2018将从六个方面推动“中国制造2025”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8-01-03

工信部:六招齐发推动“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启动实施两年多以来,顶层设计已经完成,2018年将从六方面继续深入推动其实施。”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2017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如是说。他指出,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全面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工业运行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信息业也保持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6.6%,比2015年和2016加快了0.5和0.6个百分点,改变了自2010年以来单边放缓的走势,处于近3年最好水平。据苗圩介绍,2017年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也创造了2013年以来的最高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21%,比上一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苗圩介绍,2018年将从六方面推动“中国制造2025”:继续深入实施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培育若干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培育、百万工业企业“上云”等工程;提升制造业的供给体系质量,落实好2018年钢铁去产能任务,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优化制造业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交易性成本等。苗圩强调,“中国制造2025”是开放、包容的体系,已成为我们深度参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双边多边合作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成效也很明显。数据显示,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了13.4%,快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6.8个百分点,电子制造业的增速达到13.8%,装备制造业增速达到了10.7%,合计拉动整个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

IMG_7338.JPG

IMG_7339.JPG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2月1日起实施

IMG_7340.JPG

       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印发通知,批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装配式标准》)为国家标准,自2018年2月1日起实施。原国家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同时废止。《装配式标准》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装配率计算、评价等级划分5部分内容,适用于评价民用建筑的装配化程度。《装配式标准》采用装配率评价建筑的装配化程度。根据《装配式标准》,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计算和评价单元并符合下列规定: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和评价;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 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作为计算和评价单元。


IMG_7341.JPG


       装配式建筑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设计阶段宜进行预评价,并应按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项目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率和确定评价等级。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主体结构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20 分;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10分;采用全装修;装配率不低于50%。

 此外,《装配式标准》还明确表示,装配式建筑宜采用装配化装修。按照要求,装配率应根据参与评价项目的评价分值进行计算,即由主体结构(50分)、围护墙和内隔墙(20分)、装修和设备管线(30分)3个指标中参与评分的项目实际得分之和与参与评价项目总分之比。